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艺栈申请   分享家:Addthis中文版 添加到收藏夹 | 每次上网自动访问该展厅 | 向外界推荐展厅 | 帮助中心
  书法艺术名家 李志强(侃夫) 黄金 艺栈
  kf.sh1122.com   国际服务席号: 575664
最新博文:
第十一讲 当今之式      第十讲 民国风流      第九讲 大清之变      第八讲 元明之态      第七讲 大宋之意      第六讲 大唐之法     
我的动态    
第八讲 元明之态
发布时间:2019-09-19

第八讲 元、明之态

          宋人“尚意”书风虽然代表人物是苏、黄、米、蔡,但从北宋到南宋,这种以抒情达意为书法创作追求的风气影响深远。然而,每个时代的艺术发展,都不可能脱离时代的风尚。元代治国162年,虽然在民族融合、领土扩张、不尚虚文方面有一定的建树,也的确产生了足够的影响。但由于统治者文明开化的程度明显低下,所以他们根本不重视文化的作用。废除科举之后文人报国无门,知识分子在元代没有地位,甚至不如娼妓。文人和底层人民处在同一地位,文人无法充分发挥治国安邦的才干,便只能在文艺上发展。在元散曲中我们常见到的一种现象,便是非常多的内容是文化人津津乐道于“竹篱茅舍”之间,与其理解为追求田园生活的闲适,还不如理解为没有办法的自慰。在元朝杂剧十分发达,也是因为文人居于民间,使文化不得不走出象牙塔,走进寻常百姓。有人说“文化的毁灭,文人的堕落,导致中国文明在元蒙统治时期的大规模倒退”,这话虽然有些过激,但也不无道理。
          当文明被铁骑践踏的时候,文化人的心态可想而知。
          按照一般意义上讲,文人心态都是得意时张扬,失意时收敛的。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这三个时期,文人的地位越来越高。到了宋朝,甚至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虽然文人治国有其软弱怯懦的一面,但当时文化繁盛,都市繁荣,文明发展盛极一时。金兀术听到“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便动了挥师南下的决心,虽然是一段文坛趣话,但也反衬了宋与元文明程度的强烈反差。试想一下,一个极度张扬的时代突然之间被装进了历史,一群极度张扬的心灵突然之间被打入另册,这种云泥天壤的变化会让文人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呢?
          首先我们看看赵孟頫。他是宋太祖的第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的后裔。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又号鸥波、水晶宫道人等。宋亡入元,元世祖忽必烈搜访遗逸,经行台御史程钜夫的举荐出来做官,官至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封魏国公,谥文敏。
          在中国,评价一个人,首先看的是气节,“贰臣”尽管再有能耐,一般不会得到上等口碑。由明入清的王铎、吴梅村,就受到了这样的待遇。在他们之前,赵孟頫已经被人们瞧不起几百年了。而且至今,浙江湖州广陈中学还供奉着他弟弟赵孟坚的铜像,而他则被作为反面教材,时刻警省后来之人。
          赵孟頫是个聪明绝伦的人,从小读书过目成诵,才气英迈,诗文清远,文章经济,冠绝时流;又复旁通佛老之学,尤擅书画。在书法上,他篆隶真行草各体无所不精。据前人评价,他的书法一生变了三次,初学宋高宗,中年学二王,晚年学李北海。他写字极快,落笔如风雨,一天竟然能写一万多个字。
          如此卓有成就的大艺术家,虽然入元以后也得到了应有的重视,然而看到“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他不会不产生“物是人非”之叹。而且这种“物是人非”的感叹,也必然自觉不自觉地引导出怀旧复古的情绪。明代汪珂玉《诸家评米书》中就有这样一段话:“陶宗仪称‘赵文敏偶得海岳《壮怀赋》一卷,中缺数行,因取刻本摹拓,以补其缺。凡易五七纸,终不如意。乃叹曰:“今不逮古多矣”,遂以刻本完之’”。这段话虽然说的是一件事,但“今不如古多矣”之叹却是赵孟頫的由衷感慨,他的“用笔千古不易”恐怕也与这样的情怀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关于赵孟頫的书法造诣,后人褒贬不一。与他同时的鲜于枢说:“子昂篆隶真行草为当代第一,小楷又为子昂诸书第一”。清代包世臣却以为:“吴兴书笔专用平顺,一点一画,一字一行,排次顶接而成,如市人入隘巷,鱼贯徐行”。从用笔、字体到布局作了全面的否定。平心而论,这里他虽然道出了赵书缺乏大的变化,雄强不足、姿媚有余的弱点,却也未免偏激。总的来说赵字秀媚清劲,入古出古颇得新意,是绝对称得上大家的。其书法传世极多,而以《六体千字文》、《汲黯传》、《胆巴碑》、《三门记》等最为人们熟悉。
          由于赵孟頫具有“当朝第一”的名望,因此他的复古便很容易带出一股风气。与他同时的鲜于枢,也是书法大家,他二人尝被称为“书坛二雄”。鲜于枢的行草古劲似唐人,小楷像钟繇,草书兼类怀素、王献之,点画圆劲,功力超俗。《翰林要诀》的作者陈绎曾向鲜于枢请教书法,他闭上眼睛伸着手说:胆!胆!胆!以为书法当以胆气驾驭。鲜于枢有《大字诗赞》、《透光古镜歌》等传世。
          而后,康里子山、康里回回兄弟,书法直追晋唐。正楷学虞世南,行草学钟繇、王羲之,笔划遒媚,转折圆劲,行草书尤为活泼开朗,飘逸优美。
          元灭以后,明初书风仍受这股复古之风的影响。宋克从钟繇、王羲之入手,气度清雅,风姿翩跹。沈度干脆被明太宗称为“我朝王羲之”。吴中四才子中的祝允明“楷法自元常、二王、永师、秘监、河南、吴兴,行草则大令、永师、河南、狂素、颠旭、北海、眉山、豫章、襄阳,靡不临写工绝。晚年变化出入,不可端倪,风骨烂漫,天真纵逸,真足上配吴兴,他所不论也。”
          文征明,“吴中四才子”之一,是一个既用功又严谨的书法家。平生于书,未尝苟且,与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楷法绝精工,以小楷名海内,行书也十分精致。行笔仿苏、黄、米及《圣教》,晚岁取《圣教》损益之,加以苍老,遂自成家。
          唐寅,吴中四才子之一,书法学习赵孟頫,得流丽俊美之致,与画相得益彰。
          董其昌是明代影响深远的书法家,他也是一位传统有余出新不足的大家。他曾经自我介绍:“吾学书在十七岁时。初师颜平原《多宝塔》,又改学虞永兴。以为唐书不如晋魏,遂仿《黄庭经》及钟元常《宣示表》、《力命表》、《还示帖》、《丙舍帖》,几三年,自谓逼古,不复以文征仲、祝希哲置之眼角;乃于书家之神理,实未有入处,徒有格辙耳。比游嘉兴,得尽睹项子京家藏真迹,又见王右军《官奴帖》于金陵,方悟从前妄自标许,自此渐有小得。”
          董其昌自己以为:“余书与赵文敏较,各有短长。行间茂密,千字一同,吾不如赵;若临仿历代,赵得其十一,吾得其十七。又赵因熟得俗态,吾因生得秀气”。“吾书往往率意。当吾作意,赵书亦输一筹,第作意者少耳”。这是董其昌自命不凡之处。其实,梁献《积闻录》中说得好:“学董不及学赵有墙壁。盖赵谨于结构,而董多率意也。赵字实,董字虚”。康有为也说:“董字神气寒俭,无丈夫气,单薄纤柔”,讲得颇有见地。
          元、明尚态,是说元、明时期的书法时尚,偏重于摹仿,注意在古人字的形态上下功夫。书法潮流在元、明时期进入了一个复古的时代,大凡学书者纷纷效仿晋人,而求之于刻帖。赵孟頫说:“结字因时而转,用笔千古不易”,认为字的结体形态可以随时代而变化,而古人笔法应恪守不变。在元、明时代,赵孟頫的主张被奉为金科玉律,所以元、明两代的书人大都是以唐人的笔法,写魏晋人的书貌,形成了注重在字形上刻意求好的总体趋势。
          但是,我们如果注意一下元、明两朝与西方社会发展的时代比较,就不难发现,在中国的元、明两代,正是西方社会文艺复兴的时期。公元十三至十七世纪,西方国家的文艺复兴完成了从封建向近代的过渡。虽然中国与西方国家交往并不甚多,但在中国,拒斥传统张扬个性的启蒙也在思想文化系统悄然产生。文学领域里的“性灵之说”便是代表。而书法领域则更为明显。于是,徐渭、张瑞图、黄道周之流渐次兴起,到了王铎,发展到了极致。
          这一群人的共同特点便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强调张扬个性,甚至张扬得有些过分。有人前期的基础做得比较扎实,因而个性张扬之后开宗立派,成了一代宗师;有人则并没有扎实的传统功力,只依凭着聪明与其它艺术领域练就的悟性,便只管张扬个性,终归于野逸狼藉。前者如王铎,后者如徐渭。关于徐渭和王铎,我们还要做专题介绍。这里,我们看看张瑞图和黄道周。
          张瑞图,福建晋江人,万历进士,善画山水,尤工书法。以行草见长,结构紧凑,茂密中又有舒展之姿态,行笔取横接,敢于侧锋、偏锋行笔。点画以方折为主,沉着犀利,气势雄强,有自己独到的面目,是明代为数不多的富有独创精神的书法家。清秦祖永《桐阴论画》说:“瑞图书法神逸,钟王之外,另辟蹊径”。这个评价是非常高的。因为张瑞图学古出新,而又不是率意而为,能自为其法,且自成一格,这与率意而为,而后便不复能为的做法不一样。这是更高层次上的天真烂漫。
          黄道周,著名抗清志士。辅佐南明小朝廷,与清兵作战,兵败不屈而死。善书画,精天文地理。他的行草,笔意离奇超妙,深得二王神髓,楷书格调遒劲秀媚,隶书草书也能自成一家,是明末书法家中的姣姣者。
          尽管有人曾经讲过“后王胜先王”的论断,然而以正统的观点来看,元、明两代毕竟没有产生能和魏晋唐宋相媲美的书法家。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必定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和思想基础。历代封建王朝,思想文化的大进步多集中于两种时代。一种是社会动荡,战乱频仍,群龙无首,大一统的观念淡漠,往往文艺思想会有惊人的突破。如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种是在贤君理世、国势昌盛时代,或者统治者本人喜爱文化艺术的时代,则文艺更会有长足的发展。如初唐、中唐和北宋时期。而元、明时期则不是这样,元蒙统治者蔑视文化,明朝却将扼杀性灵的程朱理学发展到登峰造极的程度,而且大兴文字之狱――因胡惟庸案,诛杀李善长以下三万人;因兰玉一案杀付友德以下一万五千人;诗人高启被腰斩于市,文臣宋濂被远戍而死。至明成祖朱棣杀方孝孺以至十族,连亲朋门生都不放过。文人学士无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在这样一个艺术家性灵被泯灭的时代,不可能有真正的思想解放。徐渭等即便有超人的才质,也被扭曲成了狂妄。一个艺术家不能有独立思想的时代,艺术只能趋于没落与衰微。
          所以,元、明尚态的书风,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并非值得刻意追捧的。

 

评论(0) | 阅读(29) | 我的更多文章

 发表评论
您来做第一个为该作品点评的人吧~

| 共0条留言 | 页次: 1/0 | 10条留言/页 | 第一页 前一页 后一页 最后页 转到:
  发表点评                                            目前有0人对该作品发表了点评
  请输入评论标题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个试试
* 必须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您发表的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与书画服务中心无关。
* 我站评论管理人员或者艺术家本人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评论中的任意内容。
* 您在本中心网站点评系统发表的评论,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我的二维码           

我的传媒中心 更多

 


我的互联网信息 更多
Baidu
Google

我的30国介绍



我的服务团队       服务流程 演示

直售服务电话: 点击查看
第一经纪人: 点击查看
全国画廊网点: 点击查看
全国经纪人网点: 点击查看


我的保真鉴定库       演示 更多



我的作品点击TOP10

作品4 ()
作品2 ()
作品06 ()


我的最新动态

第十一讲 当今之式
第十讲 民国风流
第九讲 大清之变
第八讲 元明之态
第七讲 大宋之意
第六讲 大唐之法
第五讲 魏晋之韵
第四讲 大汉之气
名家 李志强(侃夫) 国际艺术期权交易艺栈开通了!
名家 李志强(侃夫)国际艺术期权交易艺栈(国际艺术工作室)欢迎您!


访客最新留言

我要留言 全部留言

书法艺术名家李志强(侃夫)官方网站 | 电话:点击查看 | 帮助中心
15966647833 4006406286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鲁ICP B2-20041068号 信息产业部:鲁ICP备 09036950号
打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