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艺栈申请   分享家:Addthis中文版 添加到收藏夹 | 每次上网自动访问该展厅 | 向外界推荐展厅 | 帮助中心
  书法艺术名家 李志强(侃夫) 黄金 艺栈
  kf.sh1122.com   国际服务席号: 575664
最新博文:
第十一讲 当今之式      第十讲 民国风流      第九讲 大清之变      第八讲 元明之态      第七讲 大宋之意      第六讲 大唐之法     
我的动态    
第四讲 大汉之气
发布时间:2019-09-17

第四讲  大汉之气

          汉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非常强悍的朝代。虽然中国历史上常把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并称,然论其勋业,则秦皇与宋祖远不及汉武与唐宗。秦始皇的主要功绩,在于统一六国,结束了中国长期分裂割据的状态。然秦代是个短命的朝代,二世而亡。秦始皇死了之后,他的儿子胡亥即位,由于苛政猛烈,逼使陈胜吴广举事大泽乡。义旗所至,人民揭竿而起,赢粮影从。转瞬之间,偌大的江山轰然倒塌,土崩瓦解。刘邦以沛县小吏起家,以他的雄才大略和机智权变最终战胜西楚霸王项羽,成就大汉一统天下。如今我们看西汉时期的疆域,以当时的人口与国力,统治如此辽阔的版图,的确十分了得。虽然也时有边患,但大汉王朝或和亲,或征伐,均将其一一制服。尤其张蹇数度出使西域,更加强了汉王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与沟通,开拓了汉王朝与周边各国的交往领域。从高祖定鼎之后的与民休息,到文武诸帝的强力拓边,再到张蹇西使与西域诸国的政治、经贸往来,完全可以说,汉王朝是一个雄强、开放、博大、包容的王朝。这种雄强、博大、开放与包容在国事上如此,也由此渐渐浸染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影响着人们哲学思考的习惯。
          我们现在回过头来看,汉朝许多方面都在体现一个“大”字:幅员辽阔,此是一大;文治武功,此又一大;《子虚》《上林》,赋比骚大;马迁《史记》,史比传大;卫霍李广,声威远大;张骞班超,联络广大。我们如今都认为敦煌周边十分荒凉了,但在当时,那是河西走廊的重镇。阳关、玉门关都在附近,可以想见当时商队阵阵、驼铃叮叮的繁华。武威、张掖到敦煌,在当时就如同现在的苏锡常。大书法家张芝、索靖都是敦煌人,至今陕甘一带十分重视书法的民风,都受大汉风尚的影响。
          这种世风体现在对文字形态的改造上,便是隶书的完成。
          隶书的形态较之于篆书,有着很大的不同:一是小篆窄而高,隶书扁而宽;二是小篆笔划一样粗细,隶书行笔顿挫抑扬;三是小篆笔划只有横竖弧三种,隶书则横竖撇点捺折提这些后来楷书笔划都有了;四是气势上,小篆给人的感觉是安静而肃穆,而隶书给人的感觉则是宽博而飞扬。尤其是这个宽博,所体现出来的就是大汉之气,这种大汉之气,其实就是雄强、开放、博大与包容的时代气息在书法领域里的具体体现。了解了这些,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隶书都是宽博扁平的形态了。
          那么我们现在回过头来看,为什么把这种书体称之为隶书呢?
          按文字训诂,隶有徒隶、隶属、辅佐等多种意思,因此,隶书的产生渊源也有不同的说法。
          一种说法是秦狱吏程邈犯罪后被关在监狱里,他在监狱中减省篆书的笔划,改圆为方,以趋约易。这种字体多为紧急公文所使用,即下层小吏使用的字。小官吏也叫徒隶,所以便被人们称为“隶书”。这种说法主要是唐朝张怀瓘在他的《书断》中说的。“案隶书者,秦下邽人程邈所造也。邈字元岑,始为衙县狱吏,得罪始皇,幽系云阳狱中,覃思十年,益大小篆方圆而为隶书三千字”。
          事实上,简改篆书便宜书写的文字,战国时期就已经有了。1980年,四川青川县城郊郝家坪发掘了一处战国土坑墓葬群,出土的木牍上就有文字,与隶书已十分相似。1975年,湖北云梦县城西睡虎地第十一号秦墓出土了一千一百枚竹简,也已经看出隶书的原始痕迹。从这些发现可以看出,程邈造隶书的说法是靠不住的。
          不过,凡传说一定有其传说的理由,程邈也应该如仓颉一样,在整理隶书方面有过不可忽视的贡献。秦时或秦统一之前,写草篆的人已经不少了。到秦始皇时,程邈将这些字做了进一步的整理,作一般民间使用。从此之后,官方文字一般用小篆,民间文字便开始使用隶书了。但那时的隶书并不是我们后来看到的汉隶,只是由草篆变化而来的隶书的雏形。真正能够代表隶书最高水平的,还是两汉时期的隶书。
          汉隶碑刻,根据有关史料统计,大约有400多种,其中包括碑、摩崖石刻、石阙、画像题字、碑额、刻石、墓志、界石等。由于年代久远,原石损坏严重,有的原石早已无存,仅见拓片流传。有的甚至原石拓片均已无存,只见于欧阳修《集古录》、赵明诚《金石录》等著作的记载。现在我们能够见到的,便只有“霍去病墓石刻字”等近一百种了。
          那么,隶书的鼎盛时期到底有哪些碑刻,各自的艺术特点又是如何呢?
          根据隶书的演变状况我们可以断言,隶书的鼎盛时期是在东汉后期。这个时期的主要代表性隶书碑刻有《张迁碑》、《曹全碑》、《礼器碑》、《乙瑛碑》、《石门颂》、《衡方碑》等,分别代表了不同的艺术风格,甚至可以说开创了相应的隶书流派。
          具体而言,《张迁碑》、《鲜于璜碑》等,属“严整方劲”类;《张迁碑》结体严整古朴,用笔以方为主,骨气凝重浑穆,通篇气势茂密雄强,具有庄严劲健的美感。《西峡颂》字体端严稳重,用笔方硬坚挺,气势厚重古朴。尤其首尾无一缺失,最为难得。《鲜于璜碑》结体宽扁绵密,用笔多方,拙中见巧。
          《曹全碑》、《孔宙碑》、《朝侯小子残碑》等,属“秀丽飘逸”类;其中《曹全碑》秀润典丽,逸致翩翩,为东汉隶书极盛时的精品。后人评价为“秀美飞动,不束缚,不驰骤,洵神品也”;“分书之有《曹全》,犹真行之有赵董也”。《乙瑛碑》书法秀逸俊丽,后人评价为“如冠裳佩玉,令人起敬”;“骨肉匀适,情文流畅,汉隶之最可师法者。”《朝侯小子残碑》结体于端庄平正之中见温婉劲健,后人评价为“书体在《孔宙》《史晨》之间,逊其浑厚而劲利过之,亦妙刻也。”
          《礼器碑》、前后《史晨碑》等,属“精细工整”类;其中,《史晨碑》精细规整,后人评价“修饬紧密,矩度森然,如程不识之师,步伍整齐,凛然不可犯”,“洵为庙堂之品,八分正宗也”。《华山碑》流丽而不失工整。《礼器碑》精妙峻逸,纤中见厚,厚不失灵,后人评为“寓奇险于平正,寓疏秀于严密”,“以为清超却又遒劲,以为遒劲却又肃括”。《尹宙碑》字体则端庄方正,结构严谨,笔划舒阔,“笔法圆健,于楷为近”。后人谓其书风华艳逸,为汉分中妙品。
          《石门颂》、《西峡颂》等,属“纵横恣肆”类;《石门颂》用笔洒脱自然,结体雄健舒畅,迂徐恣肆,奇趣横生,有汉隶中的草书之说。后人谓“其行笔真如野鹤闲鸥,飘飘欲仙”。《开通褒斜道刻石》结字宽扁,参差错落,气势开张,放逸苍劲。后人谓“天然古秀若石纹然,百代以下,无从摹拟,此之谓神品”。
          《衡方碑》、《郙阁颂》等,属“古朴典雅”类。其中《衡方碑》用笔古拙朴茂,结体方整严密,前人称“是碑书体宽绰而润,密处不甚留隙地,似开后来颜真卿正书之渐。”《郙阁颂》结体茂密雄强,后人以为“酷似五六小儿描珠所作,而仔细把玩,一种古朴、不求讨好之致,自在行间”。《封龙山碑》结体宽博大度,用笔潇洒峻爽,气魄宏大,也为汉碑中的上乘。
          如前所述,隶书书法作为中国书法艺术真正的觉醒,使中国书法艺术步入了自觉的阶段。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隶书不但讲究运笔的提按顿挫,而且在结构上也朝着艺术美方面迈出了标志性的步伐。我们看到的隶书,不仅横划蚕头雁尾,雁不双飞。而且一撇一捺也要尽可能向上飞动,其对书法美追求的意图已经十分清晰,实践也渐成体系。这与小篆统一中国文字之后所表现出来的端庄肃穆明显不同――隶书更加生动活泼,小篆则是规范;隶书更加自觉表情达意,小篆则一般写匀称就行了。
          说到隶书,便不能回避“八分”这种称谓。查遍手边资料,关于“八分”的含义,至少有四种解释:
一是以为隶书是篆书的八分,即80%;
二是从字的大小来判断,以隶书一般八分见方,故称“八分”;
三是以为隶书撇捺向两边分,如同“八”字之向外开张一样;
四是认为八体之后又生此法,故称其为“八分”,以示书体产生的顺序。
          其实,按启功先生的说法,“八分”是指刻在极其郑重碑碣之上的字体的浑号,其实也就是隶书的一种。
          谈到隶书,蔡邕、蔡琰父女是要提上一笔的。他们是陈留圉地人,即现在开封杞县西南,蔡邕官至持书御史,尚书,后拜左中郎将,世称蔡中郎。其女蔡琰,字文姬。蔡邕书法“骨气洞达,爽爽如有神力”。同时他还在书法理论方面有了非常系统的概括与思考。张怀瓘说他的“飞白妙有绝伦,动合神功”,书法“体态百变,穷灵尽妙,独步今古”。他曾著《大篆赞》、《小篆赞》、《九势》、《隶书势》、《笔论》等,对书法技法、审美都有独到、深刻、精辟的见解――其实,所以说到隶书才算真正有了觉醒的中国书法,理论的自觉也是一个重要的标志。小篆以前罕见书论,即是明证。蔡文姬精书法,善音律,曾作《胡笳十八拍》。她的书法得父真传,后她又传到卫夫人,卫夫人又传到王羲之。
          汉隶之后,晋代也有隶书,如《枳阳府君碑》、《爨龙颜碑》、《爨宝子碑》等。隋唐五代、宋元明等朝代,很少有突出的隶书名世。直到清代,随着金石复古之风的盛行,碑学大兴,隶书也随之兴盛起来。出现了一批隶书大家:如金农的“漆书”,结构苍劲古逸,笔力沉雄,笔画横粗竖细,如漆刷子刷的一般。此外,赵之谦、郑簠、邓石如都是卓有成就的隶书大家。
          民国以至于今,隶书日益发扬光大,如今我们看到的隶书精品,已经越来越多越来越好了。而且,隶书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也以其宽博舒展的大汉之气,淋漓尽致地展示出了这种书体的独特魅力。

 

评论(0) | 阅读(36) | 我的更多文章

 发表评论
您来做第一个为该作品点评的人吧~

| 共0条留言 | 页次: 1/0 | 10条留言/页 | 第一页 前一页 后一页 最后页 转到:
  发表点评                                            目前有0人对该作品发表了点评
  请输入评论标题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个试试
* 必须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您发表的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与书画服务中心无关。
* 我站评论管理人员或者艺术家本人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评论中的任意内容。
* 您在本中心网站点评系统发表的评论,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我的二维码           

我的传媒中心 更多

 


我的互联网信息 更多
Baidu
Google

我的30国介绍



我的服务团队       服务流程 演示

直售服务电话: 点击查看
第一经纪人: 点击查看
全国画廊网点: 点击查看
全国经纪人网点: 点击查看


我的保真鉴定库       演示 更多



我的作品点击TOP10

作品4 ()
作品2 ()
作品06 ()


我的最新动态

第十一讲 当今之式
第十讲 民国风流
第九讲 大清之变
第八讲 元明之态
第七讲 大宋之意
第六讲 大唐之法
第五讲 魏晋之韵
第四讲 大汉之气
名家 李志强(侃夫) 国际艺术期权交易艺栈开通了!
名家 李志强(侃夫)国际艺术期权交易艺栈(国际艺术工作室)欢迎您!


访客最新留言

我要留言 全部留言

书法艺术名家李志强(侃夫)官方网站 | 电话:点击查看 | 帮助中心
15966647833 4006406286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鲁ICP B2-20041068号 信息产业部:鲁ICP备 09036950号
打开
关闭